《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思想感悟——深刻领悟当今时代的伟大

个人观看有感1:      中央电视台最近播放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从观看的人群看,无论是在青年时代经历过改革开放的60年代、70年代人,还是没有直接经历的80、90年代人,都能从这部作品中找到有价值的观赏点。     一个国家的历史,永远都是当代史。距今不到40年前,当时的中国所发生的事情,深深影响了后来中国命运的走向,也深深影响了在这一历史洪流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因生于斯、长于斯,都受到历史和前人的恩赐,同时也会受到历史和前人的束缚。要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中国,就不能不了解我们的历史,更要了解这段历史中重要的片段和重要人物。这部电视剧,为我们打开了一面很好的窗口。     1976年,邓小平面临一个怎样的政治环境?他在思考什么?他的感受是怎样的?毛主席刚刚逝世,四人帮夺权计划紧锣密鼓,华国锋与老帅的担忧与联合,政治形势十分险恶、急剧变化,高层领导人处在剧烈而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整个国家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建设长期停滞。社会经过长期过度的阶级斗争,混乱与动荡不停,人民生活严重缺乏安全感。这些特点,可以用一句古话来概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错,危急存亡之秋,国家有分裂破坏乃至灭亡的危险,人民有陷入混乱和离亡的危险。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一种力挽狂澜的力量,来凝聚大家,指明方向,描绘蓝图。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在当时的各方政治力量中,四人帮作恶多端,不得人心,被打倒是必然的。以华国锋为代表的新派势力,在党内高层缺乏根基,在人民大众中没有威信,难以承担起领导核心的重任。以老帅为代表的传统力量终于掌控了局势,但老帅中具有国家治理能力、懂得经济规律、能够掌控军队的人少之又少。叶剑英、陈云、李先念都是一个领域的领导者,但都不能在综合驾驭上取得普遍的支持。遍观当时的政治人物,唯有邓小平才具有如此可能。     但是,历史会那么简单的把责任交给他吗?1976年,邓小平已经72岁,这是一个古来稀的年龄,并不是大展身手的年龄。精力、体力、决心,都够用吗?邓小平用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回答了历史的疑问。战争年代打下的良好身体心理条件,没有因为文革的折磨而消沉,反而越来越坚韧,越来越沉稳。其他政治力量会这么容易地交给他吗?打倒四人帮,是老帅和华国锋联合地结果,邓小平无形中获得了便利。反对两个凡是,是老帅与华国锋斗争的结果,最终为邓小平复出奠定了基础。这两个重要事件中,邓小平都没有亲自出面,但他通过在老帅中的联系,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这一系列行动,几乎可以充分反映邓小平独特的政治风格:低调、谨慎、严密。而这都创造了一个邓小平时代的到来。     我们今天来看邓小平,在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时,不要人云亦云。要真正回到那个时代,看到时代的众生相,发现时代的主题,观察人物的言行,看他们是否真正体现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当我们终于揭开历史迷雾,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于想象的历史,我们就会明白今天的一切不是轻易而来。我们时在万千可能性中选择了一条历史道路。我们就会静下心来反思现实,就会真正意识到自己对当下进而对历史的责任。40年前,邓小平发现并代表了历史的方向。今天,我们更要从这种方向吸取力量,并不断把它发展下去。 个人观看感悟2:     满怀激情的看完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感慨良多、抑郁深长,但更多地却是对一代伟人政治魅力的崇拜和欣赏,或许因为时间的原因,所以当代的大多观看者们无法充分的了解小平当时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无法对小平的举动感到巨大的激动和共鸣感。我就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代领大家用不一样的视角去解读那个特殊的激情岁月。   小平的伟大不单是他独特见解和先见,而是在那个年代中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向往。和因此诞生的发展和巨大变化,实际经历过那一特殊时期,你会有一种创造力和独特发展的潜力,独具匠心的思维理念这都是实际被小平的所作所为所震撼的结果,我们的改变正是小平改变中国的缩影。也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你所追求的不是多么高超的科技、不是多么优越的生活而是一个人生命继续延续下去最为基本东西,然而在那个时期这些最基本的却都无法得到保证,因为在那个时期国家上下缺乏发展和改革的核心动力,而这种动力正是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我们无法保证知己可以做到什么,为国家做到什么因为在那个时期没有发展的丝毫迹象,顾忌发展的领导也没有一个站在领导岗位出现的是一种发展误区,一种与当代价值观相反的误区,我们是多么的渴望,多么的乞求啊!但这些在那时却又显得那么遥远、不及。   我们迷失的是方向,发展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百废待兴,又不知中国要走怎样的道路方向走哪里。何处是我们所寻找的,所可以国泰民安的。当代民族的发展壮大国家的富强安康也许使你们永远难以真正理解那一时期,但我们希望你们不要忘记那一个特殊的时期,所以我要继续对你们表述。   机会出现在眼前,没有人知道除了小平。以前的一系列发展完全被那时所不可取。这时候有一点意识和远见的人想到了小平与1952年所提出的那个方案。并广为流传,很快全国范围内便形成让小平重新工作的统一意见,在那一时期全国上下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不论是干部还是普通民众都高呼让小平出来试试吧!至今我还记得有一个特殊场面---全市的市民们彻夜未归一致高呼小平的名字,你们这一代人或许永远不会明白在那一时期小平代表着什么,全国每天都有游行活动要求小平重新工作,到处都是寻找小平的寻人启事,因为大家都知道可以重新让中国继续发展,复兴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邓小平。   终于小平众望所归的走向了久别的职位重新站在了领导群过人民的位置。这一天我们是那么的兴奋、高兴。果然小平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众望,出任后立马指令恢复高考,让教育重新走到了正轨上,让久违的知识青年们不再迷茫;平复冤假错案给天下人一个久违的交代,给国家一个应有的交代。这两项英明且到位的政策代动了中国人民的发展热情,但这又紧紧是小平巨大宏伟蓝图的一笔,1978年11届3中全会上小平坚决的指出了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得到的充分的贯彻和执行,这不得不说是小平的又一英明决策,不得不说这是全国上下对于改革的迫切所致的必然,所以小平这一英勇决策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国家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决定啊!   小平敢为天下先,创造了天下首个经济体制为国家创造了复兴的可能。现在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对于小平的盛举进行表述了。   后继者们我希望你们永远记得那一特殊时期记得我们伟大的领袖小平   有人说是那一特殊时期创造的小平的丰功伟绩,但又何尝不,是小平用知己微不足道身躯和精神创造了当代的伟大中国梦了。     邓小平,一个传奇邓小平。《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写实的故事、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部电视剧是官方今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大手笔,该剧通过描述1976-1984年的邓小平,再现了他辉煌的八年时光。这部剧的一个可看之处便在于对历史上的一些敏感人物敏感事件没有回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的邓小平,更加全面的历史。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看看,去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最初的领导人、领导方式,了解我们的历史!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这是全球舆论一个相当罕见的共识。在半个世纪内,由于冷战以及挥之不去的零和政治逻辑,很多国家的领袖在国内得到爱戴,却在外部遭到诟病,或则反之。但即使对中国不友好人士,也大多受到世界广泛认同中国改革成就的压力,承认邓小平是位伟人。   在舆论中,邓小平身上最突出的符号大概要算“改革开放”,但邓小平的政治和思想遗产十分丰富。他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对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也都是最经常被提及的。   谈邓小平,实事求是原则是必说的亮点之一。在邓小平时期,它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至于今天,中国各种人都愿意标榜自己实事求是,尽管他们对同一事件和问题的解读有时是相反的。 个人观看有感3:     在邓小平诞生110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晚上黄金档播放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此剧好评如潮,晚上老人们遛弯,无不谈论邓小平。一到20点,纷纷结束散步,返回收看。     该剧反映了30年前,国家经济严重滞后,百姓缺衣少食,在积重难返的现实中,邓小平如何冲破思想 行政的重重阻力,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些马克思主义种子,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中播下。扭转航向,从“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错误轨道中,转舵到全党工作重点是发展经济,端正了航向,使国家走上了富民强国之路。      本剧以夏家田家两个高干家庭为叙述复线,既细致入微又生动感人地再现了历史转折年代伟人邓小平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正确决断的提出,展现了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风采。此剧是成功的,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清明上河图》式密集的历史人物。     这是一部很有创意,艺术手法有重大突破的电视剧。这种突破或许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 编导用实力派名演员,以真真切切的表演形式来还原历史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一个个我们当年曾经熟悉的知名人物,就如《清明上河图》般,在屏幕上活跃起来,说着笑着沉闷着愁苦着忙碌着。党的总书记胡耀邦,老帅叶剑英,将军罗瑞卿,决策人陈云,谷牧,李先念,国笔胡乔木,外长乔冠华,黄华,耿飚。我们熟悉的陶铸曾卓陶斯亮,两弹一星科学家邓稼先,王淦昌,数学家陈景润,报告文学家徐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当然还有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儿子邓朴方,女儿邓楠等等,一一与观众见面。 经历过政治路线斗争大起大落的人们,早已不愿意看虚构编造的故事。我们爱看的《档案》《光阴》《探索 发现》等,内容都是真实的,确凿的。既然如此,创作者为什么不可以创造出“纪录片”呢?剧中众多曾是时代闪光的人物,他们真实相貌,性格,历史评价的准确定位,何其难也!      二,司马迁史笔式拎起时代大事     司马迁开创了传记文学和纪传体史学,以叙一个杰出领袖人物,而拎起一个宏大的波澜壮阔时代,这是史记笔法。我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种叙事的宏阔和简洁而深受感动。从1976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到1984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此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无论经济政治工业农业文化教育,有条不紊一一展现。我们这些过来人,对重大事件是相当熟悉的。“四五”运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于无声处》话剧的公演,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邓小平的“发展就是硬道理”,与美国建交始末,邓小平出访日本坐新干线,参观日本钢厂,邓小平南巡。许多都是我们曾熟悉的关注过的问题。编剧还带了一笔回答了钓鱼岛问题——中日签友好协定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现在有些人挑事——钓鱼岛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三,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个好剧本,必须有艺术感染力,有教育的震撼,催人下泪;又有发人深省的力量,令观众有所感悟;必须有警醒民众的感人处,振奋处。 作者借当年北大演的话剧《惊雷》中主演田源之口,喊出了百姓们心底埋藏已久的话:“我们这个国家已经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了?”是的,三十年前是贫困,三十年后是贪腐。官员的贪腐有的已经以亿计算了!吸毒的人已经以万计算了!我这普通百姓,每周都要接到几个诈骗电话,这些都多么令人心痛!如今的北大,已不是全国进步思想的策源地,北大似乎已不是唤醒民众的先驱者的汇聚地了。虽然校训依然高挂,学子们依然文质彬彬,儒雅谦和,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学者气息。但,北大已不是原来的北大了。北大师生们看此剧后能否深思,在历史的坐标中回观,北大如何再定位?印象里,九十年代后,媒体过多地引导人们如何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博取名利。似乎这就是百姓们应该安守的本分。     这些年,我们有吃有喝,衣食过剩,真正缺少的倒是精神食粮!依然是鲁迅先生的论断:改造国民性,是第一位的要紧事。我们必须在思想领域开疆拓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感谢那么多杰出的演员们!感谢创制此电视剧美妙主题歌的音乐人和诗人! 

    无相关信息
分页: 1 23